“媽媽給我了生命,我要救媽媽!”
——遵化9歲女孩捐獻造血干細胞救母的感人故事
環(huán)渤海新聞網(wǎng)專稿 (本報記者 王蓉輝 通訊員 王雙利)在給媽媽捐獻了造血干細胞一周后,9歲女孩諾諾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媽媽。3月16日上午10時許,隔著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無菌病房的大玻璃窗,小諾諾向里面的媽媽露出甜甜的笑臉。
幾天來,遵化市地北頭鎮(zhèn)五州希望小學三年級學生張一諾捐獻造血干細胞救母的感人故事傳遍了唐山的大街小巷。人們說,諾諾的勇敢行為是對孝親這一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最美詮釋。
“媽媽,我很好,你不用替我擔心。你快點兒好起來吧!庇捎谛≈Z諾的媽媽還要20多天才能出艙,她現(xiàn)在只能和媽媽進行電話交談。手持聽筒,諾諾神情認真地聽著,不時鄭重其事地點點頭。
通過諾諾爸爸張偉和主治醫(yī)生馮術(shù)青的講述,記者大致了解了諾諾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全過程。采集干細胞是在3月7日、8日、9日三天分三次進行的,第一次歷時6小時,第二次4小時,第三次3小時。據(jù)悉,諾諾媽媽得的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從目前來說只有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才是根治的辦法。馮術(shù)青告訴記者,由于孩子的血管較細,只能選擇在鎖骨下扎針,而且是扎了幾次才成功,引起的疼痛可想而知;此外采集造血干細胞需要三四個小時,許多成年人都難以忍受,甚至都有退縮的,但諾諾始終表現(xiàn)得很堅強,反復表示“難受我也不怕”,在場的醫(yī)護人員都被這個勇敢的小女孩感動得掉淚。
馮術(shù)青副主任醫(yī)師向記者介紹了諾諾媽媽的恢復情況,從造血干細胞移植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8天了,病人狀態(tài)很好,沒有出現(xiàn)發(fā)燒等癥狀,同時小諾諾身體恢復得也很好,沒有乏力、渾身疼痛等癥狀,過兩天就可以上學了。這讓醫(yī)護人員們十分開心。
在為移植作準備的日子里,諾諾牽掛著媽媽,常常夜里兩三點鐘還睡不著覺。諾諾的姥姥告訴記者,諾諾為了能順利地給媽媽捐獻造血干細胞,需要盡快增加體重。于是才9歲的孩子硬逼著自己吃下原本最不愛吃的紅燒肉,F(xiàn)在,諾諾的鎖骨和胳膊上還能清晰地看見抽血時扎的針眼。
“給孩子抽血時,我攥著她的手,手心里全是汗。”張偉對記者說,他沒想到女兒會這么堅強。當?shù)弥拮觿⒘崤c女兒的骨髓配型成功、可以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時,張偉既為妻子感到高興,又擔心女兒太小了,會不會害怕,他對女兒說:“就你能救媽媽,怕疼嗎?”諾諾毫不猶豫地說:“媽媽給我了一條生命,我要救媽媽!我不怕疼!”那一刻,張偉覺得女兒一下子長大了。
諾諾的媽媽雖然自己還在無菌病房里不能出來,但心里掂記的全是女兒的身體和學習。在她發(fā)給諾諾老師的一條微信里這樣寫道:“老師你好,我是一諾的媽媽,孩子落下的功課麻煩你回去多給她講講。主要也表揚一下我的孩子,我沒想到才這么小的孩子就這么懂事了,鎖骨穿刺一聲沒言語,還謝謝醫(yī)生,說一點都不疼,在場的醫(yī)生都掉淚了,說孩子太懂事了。我覺得這跟老師的教育是離不開的,謝謝你!弊掷镄虚g盡顯一位母親的自豪與深愛。
諾諾說,這幾天她的老師和同學們都來家看望了她,自己也很想念他們,下周一她就可以回學校了。
諾諾生活在一個融洽和睦的大家庭里,家中有已85歲高齡的太奶奶,年逾六旬的爺爺、奶奶,還有一個不到3周歲的小弟弟,爸爸張偉曾經(jīng)在一家鋼廠上班,媽媽劉玲是一名護士。為了給媽媽治病,諾諾家已經(jīng)花光了本就不多的所有積蓄,現(xiàn)在做造血干細胞移植的30萬元住院押金是跟親戚們借的。在這期間,諾諾家也收到了親戚朋友、社會愛心人士和村里鄉(xiāng)親們的捐助款,合計7萬多元錢。但這些錢遠遠不夠劉玲后期治療和恢復所需的花費。張偉表示,等妻子從無菌病房出來、病情穩(wěn)定一些后,他就要出去找工作掙錢。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想向勇敢的張一諾小朋友伸出援手,幫助她一家人渡過難關,請與諾諾的爸爸張偉聯(lián)系,電話:13483484303)
-延伸閱讀
捐獻干細胞:無損自己挽救他人
捐獻造血干細胞,親屬間的捐獻有的會采用脊髓穿刺,志愿者的捐獻全都采用外周血液循環(huán),即注射惠爾血,刺激已經(jīng)沉睡的紅骨髓蘇醒過來分裂干細胞,這時干細胞很多,會融進外周血液里。采集時和采集血小板、尿毒癥血液透析一樣,即兩個胳膊各扎一針,使血液循環(huán)流經(jīng)離心儀,分離出血液中的干細胞,血液還是回自己體內(nèi)的,只是把干細胞過濾出來。
外周血液循環(huán)方式采集干細胞,對捐獻者本人理論上無傷害,采集后的幾天,會有疲憊感,休息一下就沒事了。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差異,有些人會幾天后就恢復,有些人會有一段時間的體力不如從前,有些人會免疫力有所下降,有些人會比平時掉頭發(fā)多一點。一般半年內(nèi)這些癥狀都會消失,捐獻者會恢復到捐獻前的身體素質(zhì)。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高峰主任希望通過媒體向公眾說明,消解對捐獻造血干細胞認識上的誤區(qū)。他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一些患者的兄弟姐妹或有親緣關系的人才三四十歲、四五十歲,卻不愿為患者捐獻干細胞,而干細胞移植是現(xiàn)在針對血液病的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因為沒有提供者,移植就不能進行。通過干細胞移植,大概有60%到70%的血液系統(tǒng)疾病是能夠得到根治的,這項技術(shù)已經(jīng)相當成熟,總體的治愈率已達到60%以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