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臣:為了村民的幸福
環(huán)渤海新聞網專稿 (本報記者 齊福臣)“前屈莊能變這樣,離不開李書記”!說這話的叫陳麗娟,她有感于村莊變化而創(chuàng)作的歌曲《前屈莊贊歌》在第二屆全國村歌評選中榮獲中國優(yōu)秀村歌。她夸獎的李書記是前屈莊村黨總支書記李敬臣。
大力發(fā)展經濟實現富民強村
1980年,當過生產隊長、大隊長的李敬臣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面對地少人多的矛盾,他把眼光放在了發(fā)展村辦企業(yè)和第三產業(yè)上。經過東找西借、千辛萬苦,前屈莊村第一個村辦企業(yè)——新明陶瓷廠建成投產,淘到了第一桶金。
同時,李敬臣號召村民發(fā)展個體民營經濟,并在用地和水電供應等方面制定了優(yōu)惠政策。很快,個體陶瓷廠、汽修廠、飯店、商店像雨后春筍一樣發(fā)展起來。為解決場地問題,李敬臣帶領村民們利用各廠、企生產的建筑垃圾把村里因采煤塌陷的土地填平,再在垃圾上覆蓋土層,復墾出500多畝土地,為發(fā)展企業(yè)提供了必要的場地。之后又投入近百萬元資金,對村南100多畝采煤塌陷地進行大面積綠化,并經市有關部門批準,建成了前屈莊公墓,不僅解決了村民去世后安葬問題,還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
前屈莊村實現了共同富裕,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建設美麗村莊造福全體村民
富裕起來的村民,第一件事就是要改變居住條件。為破解土地緊張與群眾住房需求的矛盾,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李敬臣組織村民進行平改。為把好事辦好,李敬臣帶領村兩委和村民代表日夜守護在建設工地,既當“小工”,又當監(jiān)工。隨著一期平改工程的完工,前屈莊已建成五層以上住宅樓21棟,總面積近8萬平方米。樓房建好后,李敬臣又多次與有關部門多方聯系,使前屈莊與城市設施并網,統一供應水、電、暖、天然氣。
在改善村民居住條件的的同時,村集體先后投資800多萬元實施村莊道路硬化、綠化、亮化,改善村容村貌。村集體投資購買了吸糞車、灑水車,成立了物業(yè)清掃隊,家家戶戶實施了垃圾袋裝,實施了戶收集村清運。為滿足村民文體生活,李敬臣發(fā)動村民自己動手,建成了一個占地5畝的集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村民活動中心,現在已成為百姓工作之余必去之地。
構建福利體系建設和諧村莊
集體經濟發(fā)展后,李敬臣和村兩委商量,要讓村民享受發(fā)展成果,F在,全體村民每人每月享受5元的水費補貼,每戶每月享受5元的衛(wèi)生費,村內女55歲、男60歲以上老人全部享有300元養(yǎng)老金,女50至55歲、男55至60歲每月享受100元生活補貼。為全村所有老年人入了意外保險,所有村民的200元新農合由村集體負擔。每到過年過節(jié)時,為村民們發(fā)放米、面、油、水果等物品……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村民掉隊”是李敬臣常說的話,對弱勢群體盡最大可能提供幫助也就成了前屈莊多年的傳統。
村里殘疾人每月都會收到300元的困難補助。在李敬臣倡議下,村兩委實行的“一助一”幫扶,每個班子成員都與一名困難群眾、困難黨員結成幫扶對子,李敬臣自己多年來一直把兩戶困難家庭作為幫扶對象。村民李耀宗突然得了尿毒癥,每月都得到醫(yī)院去做透析。正當李耀宗一家為大筆的醫(yī)療費發(fā)愁時,李敬臣帶領村干部們前來慰問,第二天,就組織了捐款活動。村干部們帶頭,半天時間就為李耀宗捐款2.4萬元。為解決李耀宗一家的生活困難,李敬臣協調李耀宗到村委會看大門,使他每月有了固定收入。還幫助李耀宗的女兒在村內辦起了理發(fā)館。村民李新會一胎生了3個孩子,而妻子又有心臟病。由于孩子都在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不幸的是,李新會又得了腦出血,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李敬臣不僅自己捐款,還號召全村人獻愛心,一天時間就為他們捐款2萬多元。村委會那一面面錦旗背后都有一段愛心故事。
多年來,李敬臣不僅得到村民的交口稱贊,也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先后被評為省勞動模范、被唐山市委授予“一好雙強”型農村黨組織書記,2009年、2010年連續(xù)兩年入選河北省十大優(yōu)秀村官,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前屈莊也榮獲市級文明村鎮(zhèn)、平安誠信村莊、開平區(qū)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十佳文明奮進鄉(xiāng)村”榮譽稱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