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jié),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shù)委員會會員、唐山剪紙藝術(shù)研究會理事、71歲的宋瑞芳明顯比以往忙了許多,不僅要親手剪制生肖狗的窗花,以便過年時自己和親朋家"新桃" 換"舊符",還要到養(yǎng)老院進行慰問演出,展示剪紙才藝,也要遴選剪紙作品,參加迎新春文藝展覽。似水流年,宋瑞芳說,自己與剪紙結(jié)緣整整二十年了,它給自己帶來快樂,更讓自己走出傷痛。
宋瑞芳所說的傷痛指的是兒子英年早逝。1996年,她年僅27歲的兒子在一場車禍中殞命,已退休的她難以承受這么沉重的打擊,每日以淚洗面。兒子的一個在小學(xué)當(dāng)教師的好朋友經(jīng)常來安慰她,對她說,嬸兒,你總這么著身體非垮了不可,誰來看孫子啊!你得找點愛好,分散下注意力?吹剿稳鸱紴楹迦馨氲膶O子剪了些貓狗圖案,教美術(shù)的他說,我看你在剪紙上有悟性,我?guī)湍闼鸭c資料,就學(xué)剪紙吧!
兒子朋友的建議,對當(dāng)時沉浸在悲痛中的宋瑞芳來說,只是一個小火星兒,亮了一下,倏忽就滅了。直到兩年后,這個小火星兒才被重新點燃,進而熊熊燃燒。1998年是虎年,春節(jié)她去親戚家拜年,看到玻璃上貼了一張老虎的窗花,那只老虎剪得活靈活現(xiàn),一下吸引了宋瑞芳,她找了張白紙把它透下來,回家后又修改完善一番,也剪了一只大老虎。初次試水的成功激發(fā)了她剪紙的熱情,此后,她看到什么就想剪什么,一發(fā)而不可收。
就這樣,剪紙成功地轉(zhuǎn)移了宋瑞芳的注意力,她走出家門,參加各種活動,廣交朋友,融入社會,沒有在失子之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僅如此,剪紙還讓她找回了久違的快樂,并且收獲滿滿:作品《百雞圖》在牡丹杯·吉祥中國藝術(shù)大展賽中榮獲金獎,被中國蔚州國際剪紙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福祿壽喜財》《洗衣服》在黑龍江省"三江杯"剪紙藝術(shù)精品展中榮獲銀獎;《許仙借傘》被鎮(zhèn)江民間文化藝術(shù)館永久收藏……
懷抱十幾本沉甸甸的獲獎和收藏證書,宋瑞芳開心地笑了,先前心中的沉重如今已被手中的"沉重"替代,而手中的這份"沉重"里,只有汗水沒有淚。她的剪紙作品《百雞圖》有6米長,且不說刻的時候勞神費力,單是確定100只神形各異的雞的圖案就用盡心思:她在電腦上找靈感,在市場上賣的有關(guān)雞的國畫里受啟發(fā),家里吃熏雞,她關(guān)注的不是雞的味道,而是包裝袋上雞的圖案……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幅長卷歷時半年終完成。
都說時間是治愈心靈傷痛的良藥,對于宋瑞芳而言,還要加上愛好這個秘方。沒有哪個母親能忘記失子之痛,好在有剪紙,二十年來,讓她的心痛淡一些、再淡一些,讓她的笑容燦爛、更燦爛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