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熱心市民
一周時間走訪市內38座公廁
對部分公廁出現的問題做詳細記錄
公共廁所作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部分,擔當著"城市窗口"的角色,是體現城市整體發(fā)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日前,熱心市民高先生利用一周時間隨機走訪了我市火車站、公園、商場、市場、社區(qū)以及馬路兩側等共38座公廁。昨日,在晚報熱線新聞部辦公室,高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在走訪中發(fā)現的我市公共廁所現狀。
高先生告訴記者,他隨機走訪的38座公廁包括唐山火車站2座,鳳凰山公園2座,人民購物廣場1座,大潤發(fā)超市1座,建設路建華道至裕華道段馬路兩側7座,華巖路富康道至機場路段馬路兩側2座,河西路龍富南道至陡河帶狀公園附近3座,河東路與長寧橋交叉口附近2座,火炬路會展廣場1座,友誼路與新華道交叉口南側附近1座,文化路與西山道交叉口北側附近1座,北新道與建設路交叉口東側附近1座,新華道車站路至棉紡路段2座,缸窯路高壓電瓷廠附近1座,益民園小區(qū)2座,山西南里小區(qū)2座,燕山樓小區(qū)1座,河北3號、4號小區(qū)3座,缸窯路附近一標準化菜市場1座,馬家屯菜市場1座以及惠安樓市場1處露天公廁。其中整體現狀表現為火車站、公園、商場等公廁設施配備基本齊全,衛(wèi)生狀況較好,而馬路兩側和菜市場等地公廁狀況不一,存在問題較多。
在走訪的38座公廁中,除馬家屯市場的公廁為旱廁和惠安樓市場一處露天公廁外,其余36座公廁均為水沖廁所。其中最簡陋的就是惠安樓市場的露天公廁,在市場的東南側一角有一個牌子,上面寫有"小便處",下方放置3個白色油漆桶。而在36座水沖公廁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部分公廁門口設置不合理,部分公廁沒有殘疾人專用通道,道路附近的公廁和菜市場公廁內洗手設施大部分不齊備以及部分公廁指示牌標志不明確等。
走訪中,高先生對部分公廁出現的問題做了詳細記錄。如公廁門口設置不合理問題,火炬路會展廣場東側一公廁門口正對馬路,河東路與長寧橋交叉口北側路邊一公廁男女廁所門口相對,讓如廁的人感覺十分不便。道路附近公廁和菜市場公廁內洗手設施不齊全的問題則主要表現在,有的沒有水管,有的沒有水盆,有的水管被堵塞無法使用等。在高先生走訪的道路兩側和菜市場內公廁中,只有友誼路與新華道交叉口南側附近一公廁設備相對齊全。還有部分公廁存在指示牌指示不明的問題,如在文匯街與建設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公廁指示牌,上方除標有廁所所在方向外,還有"100m"的數據,而在該指示牌東側不足10米遠的墻面上也有一公廁指示牌,其指示方向與該指示牌相同,但標注數據則為"50米",讓人不解。在河西路與龍富南道交叉口附近一公廁指示牌上標注"50米",而實際距離只有20多米。同時,高先生告訴記者,也有部分指示牌標注十分明確,如建設路與朝陽道交叉口南側一路口附近有公廁指示牌,上寫"直行250米后左轉50米",高先生按此標志十分準確地找到了公廁所在地。
高先生表示,公廁不僅是一個城市的"窗口",代表著城市形象,同時又是一面鏡子,能折射出市民文明程度的高低。他呼吁市民一定要自覺維護城市形象,建議相關部門在推進城市公廁建設改造的同時,從提升品質、加強日常維護管理等方面著手,提升我市公廁建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