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辦公室印發(fā)了《氣象防災減災示范村創(chuàng)建標準(試行)》,旨在推進新型氣象災害綜合防御體系建設,提升基層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標準提出,各示范村應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納入村委會工作職責,制定相關工作制度,落實氣象災害防御責任人制度,明確村委會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各示范村要建立有職能、有人員、有場所、有裝備、有制度的氣象災害防御"五有"機制,每個村至少安排1名氣象信息員,各農業(yè)園區(qū)、農業(yè)企業(yè)、學校等單位至少有1名氣象聯(lián)絡員。示范村要將氣象災害應急準備、氣象預警信息接收傳播、氣象災害應急處置以及氣象科普宣傳等納入村委會日常工作中,同時要建立包含工作制度、工作記錄、風險地圖、應急預案等內容的氣象防災減災檔案。
各示范村要根據地理特征和易發(fā)氣象災害的種類,定期開展氣象災害普查,重點針對陡坡、洼地、河灘等特殊地理環(huán)境,繪制并公布氣象災害風險地圖、隱患點分布、重點防御區(qū)、氣象災害防御設施分布、避災轉移路線等,設立氣象災害應急避難場所,并準備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藥品。
標準還對示范村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作出要求。示范村要做好預報預警信息的接收與傳遞以及災情調查和上報等工作,并能夠運用各種通信手段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播至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