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佟艷梅巧手助鄉(xiāng)鄰
環(huán)渤海新聞網(wǎng)消息 (李建軍、唐久紅)遷安市楊各莊鎮(zhèn)西辛莊村佟艷梅是鄉(xiāng)親們眼中的能人巧匠,四鄰心目中的熱心腸人。走進佟艷梅的家,此時的屋里正聚集著10多個人,時而傳出激烈的討論聲,時而傳出愉快的笑聲,她們都是來向佟艷梅請教編織技法的。
佟艷梅對于編織技藝的熱愛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從小就喜歡。佟艷梅姊妹5個,小時候家里窮,買不起像樣的衣服、鞋子,從10多歲起,佟艷梅就跟著大人們學習做鞋、繡鞋墊、織毛衣,心靈手巧的她一學就會。因為經(jīng)濟原因,佟艷梅初中沒畢業(yè)就輟學回家了,從那以后,家里人的毛衣、毛褲、帽子、襪子就成了她茶余飯后的活兒。結婚后,丈夫和孩子們的衣物、家里的擺設也全都出自佟艷梅的一雙巧手,為了省錢,佟艷梅買來布給孩子們做衣服,做的衣服比買的還要合身,剩下的布頭她也不浪費,配點其他顏色做成棉布鞋,穿著既舒服又保暖。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她不需要再為孩子們做衣服、織毛衣毛褲,可手上練成的功夫她卻放不下了。近幾年,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們上了大學,佟艷梅一個人在家,除了春種秋收忙活地里的活兒,剩余的時間她就做點編織。佟艷梅善于鉆研,經(jīng)常上網(wǎng)搜索好看的花樣和新穎的技法,在學習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新,家里以前穿剩下的毛衣、毛褲都被她拆了,織成了舒適的拖鞋、鉤成了精巧的手包,無人問津的舊毛線一時間又成了搶手貨。
雖然編織這門手藝很費功夫,但佟艷梅卻覺得其樂無窮,一有空就坐在家里鉤鉤織織。到她家里串門的街坊鄰居、親戚朋友,只要相中了她制作的物件,她都毫不吝嗇地拱手相送,對于想學編織的姐妹們,佟艷梅也是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在她的指導下,很多愛好者都慢慢變成了行家里手。
去年臘月,佟艷梅和村里的姐妹到市里置辦年貨,遇見一位路人,非常喜歡她腳上穿的鞋,愿意花50元錢購買,佟艷梅當時沒在意,后來,佟艷梅在逛街的時候特別留意了一下,發(fā)現(xiàn)大街上出售著很多純手工制作的拖鞋、童鞋等商品,而且價格都不低,有的鞋樣子還不如自己做出來的好看,她心想,自己的拖鞋是不是也能拿出來賣呢?回到家后,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村的姐妹說了,有很多姐妹都支持她。如今,她組織家庭婦女成立了巧手俱樂部,將編織的各類物品拿到市場上賣,下一步,她們把目光瞄準了互聯(lián)網(wǎng),準備開個網(wǎng)店,銷售她們的純手工藝品。她要帶領姐妹們,為各自的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