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前,開灤唐山礦的東墻外有條街叫財神廟街。該街與建國路毗鄰,北起新華道,南至北道門,全長400多米,主路面約寬4米,年長一些的唐山人大都有所記憶。
cbff22c476e373d53091b13f3488e051.jpg (290.49 KB, 下載次數(shù): 183)
下載附件
2018-7-23 13:44 上傳
1950年版《唐山市中心區(qū)圖》與財神廟街。
財神廟街的北頭路西,早年的確有座財神廟,街名源于此。關(guān)于這座廟的來歷,《唐山事》一書(1948年8月出版)內(nèi)有如下記述:“財神廟(即現(xiàn)在商會會址),始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先是有道人賈明亮者,自稱滄縣人,在市內(nèi)緣門托缽,募化資財,日久頗有積蓄,乃發(fā)愿修建一財神廟,并叩請?zhí)粕绞考澕暗孛娑沦澲。彼時劉凱老(即劉凱元)等熱心慈善,鼎力支持,廟遂告成……賈在廟中主持十余年,并收兩徒弟,后即羽化于該廟中。” 因為財神廟是唐山的商紳資助修建,所以一開始就成了商戶們經(jīng)常聚會議事的地方,后來又干脆變?yōu)椤疤粕缴虝钡霓k公場所。1949年以前,劉凱元、劉國倉、何子恩、吳杞芳、徐冠州等多位商界人士相繼擔任過“唐山商會”會長。上世紀50年代后,會址改成“工商聯(lián)合會”(見附圖,1950年版《唐山市中心區(qū)圖》)。 舊時,財神廟街商鋪云集,尤以經(jīng)營干鮮果品的商店居多,其中帶“隆”字的老字號(如“聚隆”“隆記”“興隆”)生意十分興旺。還有,“三義齋”古玩店、“藝生”照相館、“慶仙”戲院等,也都遠近馳名。當年,人們到繁華的糧市街(后稱建國路)休閑購物時,總會順便光顧一下財神廟街,因此這條小街也十分熱鬧,人流不斷。 1949年以前,財神廟街上曾發(fā)生過幾次重要的歷史事件,令人難忘。 1928年5月3日,日軍為阻擋國民黨軍隊的北伐,侵占山東濟南,屠殺中國軍民,制造了“濟南慘案”。唐山交大學(xué)生和一些廠礦工人聞訊后,紛紛上街游行,控訴日寇的暴行,號召市民不買日本商品。當時,“抵制日貨”的口號聲響徹財神廟街、糧市街、北道門一帶的上空。 日偽時期,吳杞芳擔任唐山商會會長。他經(jīng)常到鄰近的廣播電臺錄音講話,大肆宣揚“中日友善”“大東亞共榮”等漢奸言論。 1941年和1943年,日本政府閣僚板垣征四郎、東條英機曾先后秘密到訪唐山商會,吳杞芳則招待宴請、獻媚取寵。日本投降后,唐山市政府依據(jù)《懲治漢奸條例》,判處吳杞芳兩年零六個月的徒刑,大快人心。 1948年12月12日,國民黨軍隊向天津方向倉皇撤退,中共唐山市委立即派出先頭部隊占領(lǐng)唐山廣播電臺(位于財神廟街中段的路西),并于當晚9時恢復(fù)停播一天的電臺播音。此刻,“唐山解放了”的電波傳遍冀東大地,百姓盼望已久的日子終于到來。 往事遠去,世事巨變。如今,財神廟街早已成為建國路商業(yè)區(qū)的一部分,而昔日的街景舊貌,人們只能回憶想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