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農(nóng)民劉建民20年如一日
奉養(yǎng)"撿"來的"爹"如"親爹"
新華社電 20年前,河北省樂亭縣灤河邊上,當(dāng)一位年近6旬、無家可歸的打工老人對自己晚年生活感到凄惶無助時,他遇到了好人劉建民。
57歲的劉建民,是樂亭縣大相各莊鄉(xiāng)房各莊村的農(nóng)民。劉建民走在村里,街坊鄰居遇到總會問候一句:"老劉,老爺子身體還好著吧?"。他總會回上一句:"嗯,好著呢!"
街坊們口中的"老爺子"名叫白懷羽,已經(jīng)77歲。平時在家里,兒孫們稱老人"姥爺""太爺爺",老劉稱白懷羽"二叔"。
村里村外的人都知道,白懷羽老人無兒無女,和劉建民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是劉建民從外面"撿"回來的"爹"。
白懷羽是相鄰的灤南縣白莊人。1997年,劉建民夫婦販賣河魚養(yǎng)家,在灤河岸邊,認識了替人看船、打零工的白懷羽。他是位孤寡老人,四處打零工為生。平時言語中,老人不時透露出老無所依的傷感。
看到白懷羽日子過得艱辛,善良的小兩口隔三差五地幫襯一下,照顧老人生活。大家相處得很投緣。
忙完一陣生意,劉建民要回老家。他對白懷羽說:"哪天干不動活了,就來我家住吧。"
這句暖心的話,老人記在了心里。不多久,白懷羽去看望劉建民,老劉全家熱情以待。
就在那幾天,劉建民夫婦突然同時病倒,連續(xù)十多天臥床不起。老劉家里年邁的雙親,幼小的孩子、地里的農(nóng)活,還有寄托著全家人一年生活希望的10多頭豬,頓時陷入無人照看的窘境。
白懷羽沒把自己當(dāng)客,當(dāng)即幫劉建民夫婦挑起了繁重的擔(dān)子,照顧一家人一日三餐、接送一對兒女上學(xué)、喂豬、忙農(nóng)活、做家務(wù)。
一個多月后,老劉兩口子痊愈,白懷羽卻瘦了一圈。一家人感激不盡,尤其是老劉兩個正上學(xué)的孩子更是對老人依戀有加。
劉建民眼睛一熱,對老人說,"咳!您哪兒也別去了,以后咱就是一家人!"
說起當(dāng)年的情形,村干部周獻基說:"當(dāng)初老劉家可以說是一貧如洗。他有自己的老人要贍養(yǎng),可是他不嫌棄,收留了老人,完全是因為有一顆愛心!"
當(dāng)年劉建民家里日子過得十分困難,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體弱多病,干不了重體力活,家里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愁下頓。三間破舊的房子搖搖欲墜,劉建民的父母住西屋,劉建民一家四口就和白懷羽老人擠在東屋。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fēng)雨"。2000年,劉建民再次病倒。雖然人緣好,鄉(xiāng)親們給他湊了幾千元錢看病,但最后還是欠下兩萬多元的債,本就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
看到此情此景,白懷羽內(nèi)疚不已,覺得自己拖累了劉建民。雖然舍不得這個家,他還是決定回自己老家打零工生活,減輕劉建民的負擔(dān)。
那一次,劉建民沒再過多堅持。送行前,劉建民借來一袋糧食,偷偷放在送老人的車上,還裝上一些柴禾、衣服和被褥,拿出僅有的錢送給白懷羽。
車子開動的時候,劉建民扶著老人的車,大滴大滴的眼淚往下掉。
老劉的大女兒劉杰回憶說,當(dāng)時她讀初中,姥爺堅持說要走,他們一家人都舍不得,一再勸他留下來,她和媽媽傷心得直掉淚。
最終,老人還是走了;丶液,他每周都去老劉家一趟,或是給孩子帶點吃的,或是帶些新鮮蔬菜,盡其所能幫助老劉一家。
就這樣去去來來多次之后,劉建民對老人說:"您還是搬回來吧,再苦再難,咱一家人也不要再分開了!"
最終,白懷羽搬回了老劉家。從此,一家人再沒有分開過。
時間一天天過去,生活總是要繼續(xù)。雖然疾病纏身,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劉建民拖著虛弱的身體,再次做起了小生意。
老劉的生意后來慢慢好起來。經(jīng)過多年的打拼,現(xiàn)在他家有9臺車輛跑運輸或基建,年收入二三十萬元,日子好多了。
老劉雙親過世后,他和家人對白懷羽老人更是照顧有加。有一次老人生病,劉建民放下手中的活兒親自伺候了兩個月。
2015年,劉建民專門為白懷羽老人蓋起了新房,讓老人住進了裝修一新的陽光房。
白懷宇老人喜歡喝酒,F(xiàn)在歲數(shù)大了,老劉不讓他喝白酒了,只讓他中午和晚上喝點啤酒。閑暇時,他也陪老人下下棋。每隔兩個星期,他帶老人去附近的鎮(zhèn)上洗洗澡、理理發(fā)。
一起走過20年,老劉說,他和家人會一如既往,盡力照顧好老人的晚年生活,為他養(yǎng)老送終。
清苦了半輩子,晚年生活幸福的白懷宇老人常說:"建民待我就像親兒子一樣,沒有他們家,我還不知道在哪兒啊!"
2016年,老劉家被評為"樂亭縣最美家庭"。2017年11月,在樂亭全縣5萬人次的網(wǎng)絡(luò)、微信和報紙票選中,劉建民當(dāng)選"道德模范",受到政府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