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de2f9811e8bf349525307ce15087.jpg (42.29 KB, 下載次數(shù): 198)
下載附件
2017-5-1 14:05 上傳
第十一章 在小山生活過的人們
劉蘭齋:豐南縣葛莊鄉(xiāng)越支村人。幼年從父習文學醫(yī),年長從事教育工作。他的一生,為路南區(qū)的教育事業(yè)傾注了全部心血。 解放前,唐山地域流傳著“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的俗語,披露了教師在人們心中地位的低下。但是,家有良田百畝、體智俱佳的劉蘭齋卻偏偏愛上了教育這一行。他先是任小學教員和本村小學校長,后在豐潤縣車軸山中學任事務主任,并結識共產(chǎn)黨的地下工作者李一夫、李頡伯等同志,故劉蘭齋思想進步,傾向革命。 在家鄉(xiāng)尚未開展土地改革之際,他主動把自家土地分給窮人。后來。土改工作隊將他定為開明人士。劉蘭齋先生在車軸山中學時,曾幫助進步教師董遂平去解放區(qū)參加革命(董后任河北省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唐山解放初期,劉先生任路南溝東第二小學校長,不久調至陳謝莊小學。時陳小設在一座大雜院中,只有3間教室。后來,李一夫市長請他籌建唐山中醫(yī)院,并委以院長重任。但劉鐘情教育事業(yè),立志樹人,依然留在學校。 為使勞動人民的子女在文化上得到翻身,劉先生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費盡辛勞,努力擴充校舍,在增加班次、擴大招生的同時,勇于招賢納士,如他請了一位代課教師梁錫瑞,經(jīng)考察確是一位人才,便報上級轉其為正式教員,不久又提升為教導主任。為逐步提高教學質量,劉先生把全校教師按高、中、低年級分為3個教研小組,每組配備有經(jīng)驗的教師為骨干,帶動教師研究教材、改進教法,并開展觀摩教學活動,以利共同提高。劉先生除參加備課、聽課外,還發(fā)揮自己的繪畫專長,幫助教師制圖作畫,以增強課堂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劉先生還善于醫(yī)治婦科病,經(jīng)常為女教師解除醫(yī)院久治無效的病痛,并自備犀牛角,哪位教師的孩子出了麻疹,劉校先生便送藥上門,解除了教師們的后顧之憂。經(jīng)過幾年的學校建設,使原來只有一個班的陳謝莊小學,迅速發(fā)展成為擁有20多個班和l所幼兒園的全市一流完全小學。 劉先生治校有方,成績卓著,各方評價甚佳。l955年,他兼任市區(qū)政府文教科科長。1958年兼任教育局副局長。l961年被選為路南區(qū)副區(qū)長,兼管文教衛(wèi)生工作。為盡快普及小學教育,劉先生嘔心瀝血、日夜辛勞。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非常注重改善辦學條件,先后翻修了達二、東新街、解放路、菜市、興旺街、溝三等小學校舍,新建吉祥路小學,一舉解決了當時各校二部制(因教室不足,學生分上下午開課)的問題,同時組建2座中學,為路南區(qū)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劉先生受到殘酷迫害,親屬遭到株連。l975年,這位勞苦功高、鞠躬盡瘁,為黨的教育事業(yè)付出一切的老人與世長辭,永遠離開了他鐘愛的事業(yè)。嗣后,中共路南區(qū)委、區(qū)政府及教育界代表300余人舉行劉蘭齋同志追悼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對他的一生給予了很高評價。
劉漢生:字星野,1914年生,世居唐山市路南區(qū)溝東北后街13號。解放前曾任樂亭縣委書記。 劉漢生先生父親劉余是開灤工人。劉漢生異父同母兄弟3人,大哥劉漢文以農(nóng)業(yè)為業(yè),次兄劉漢武華新工人,漢生行三,8歲入學,頗聰慧,1927年入河北省立唐山第四中學,1930年考入河北灤縣師范,學習成績優(yōu)秀,愛好體育。1933年畢業(yè),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結婚。因家境窘迫,無條件深造,時則一方面努力自修,提高自己。 一方面為黨工作,成立了黨的外圍組織——通達社,對于當時青年的思想轉變和政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如李忱同志即為通達社社員!捌摺て摺笔伦兦埃芪谋蛲荆ㄔ鸪涉,朝鮮平安北道義州郡紅南洞人)到冀東開灤礦區(qū)從事工運工作,曾組織、參加冀東抗日大暴動,后來在劉漢生家里建立了黨的秘密組織。時漢生家院內(nèi)住戶很多,院落南北通行,出入方便,后隨著聯(lián)系的人員逐漸增多,為了避免發(fā)生意外,建立了秘密聯(lián)絡點。周文彬住在溝東北后街44號倒座正房兩間,以修理收音機作掩護(解放后唐山勞動日報社曾拍攝此處照片);董昕同志(原名董世新)住小九道彎胡同永發(fā)客棧樓上3號房間,以行商作掩護,經(jīng)常碰頭地點設此。他們經(jīng)常聚會研究形勢的發(fā)展,但碰頭則多在董昕處。 1936年,冀東東部地委派劉漢生任樂亭縣委書記,公開身份是樂亭縣進修中學體育老師,遂開始秘密發(fā)展地方黨組織,建立群眾運動的基礎。由于他具有堅毅的革命毅力,能夠緊密聯(lián)系群眾,故樂亭的建黨工作頗有成效。 為了堅持敵占區(qū)工作,1939年冀東改編成3個工委。即:盧(盧龍)、撫(撫寧)、昌(昌黎)工委,由李建平領導;豐(豐潤)、灤(灤縣)、樂(樂亭)、唐(唐山)工委,由劉漢生領導;玉(玉田)、寶(寶坻)、寧(寧河)、津(天津)工委,由張家聲領導。 1940年末,劉漢生在學校召開秘密會議,敵憲兵、特務突然包圍了學校,進行了搜捕,逮捕了漢生和部分學生。敵人先用軟的,以“封官許愿、金錢美女”進行誘惑,后則兇相畢露,施以皮鞭、壓杠子、灌涼水、灌辣椒水等殘酷毒刑。但被捕者個個守口如瓶,寧死不屈。時漢生正在患肺病,身體遭嚴重殘害,導致鼻口出血,危在旦夕。冀東東部地委聞訊后,火速派專人去樂亭營救,動員了當時各界知名人士,發(fā)動學校師生、商號鋪戶和居民百姓聯(lián)名具保,當局在一無真憑實據(jù),二無口供的情況下,被迫同意劉漢生“保外就醫(yī)”。1941年2月,劉漢生在冀東東部地委的營救下出獄,但已奄奄一息,不久即逝去,時年僅28歲。 有詩曰:“英年早逝,留芳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