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檔案讓他們成為“有故事的人”
核心提示
近日,市檔案局完成了今年“十佳檔案家庭”的評選,對獲獎家庭進行了表彰。雖然這一活動已經連續(xù)開展了3年,但仍有不少市民對家庭檔案很陌生,記者采訪了幾個獲獎家庭,了解到因為家庭檔案,他們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家庭檔案是永久的記憶和財富
李福生家住路南。在建立家庭檔案之前,他習慣把東西隨心所欲地擺放,到需要時翻箱倒柜地找,很多時候找不到。有一次辦一個手續(xù),需要結婚證,時間還很急,他怎么找也找不到,幾乎將家里的所有地方都找了個遍,最后在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結婚證。通過這件事,李福生萌發(fā)了建立家庭檔案的想法。
李福生將家里所有有保存價值的東西找出來進行分類,建立財產檔案、證件檔案、說明書檔案、照片和音像檔案、交友聯(lián)誼檔案、個人履歷檔案、旅游檔案、家庭藏書檔案、收藏品檔案等,分類之后進行保存。
在整理檔案時,李福生意外發(fā)現(xiàn)了爺爺1962年由唐山市供銷社簽發(fā)入社的股金證和父親1962年入社的社員證,還有父親母親1967年的結婚證,這些對他來說尤其珍貴。后來,他又找到了自己1986年入伍的通知書及1987年的優(yōu)撫對象優(yōu)待證?吹竭@些證件保存得十分完整,李福生很是欣喜,他感慨,家庭檔案承載了他一段段難忘的人生經歷,可以留作永久的記憶和財富。
“石頭檔案”讓人感到有滋有味
一塊塊冰冷的石頭,看似無奇,但是被編上了號碼,起了“江山多嬌”“紅日當升”等富有情趣的名字,就組成了“石頭檔案”。收藏者彭振存感覺小有成就,生活也因此過得別有一番滋味。
彭振存從小喜愛石頭,“每一塊石頭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摸上去溫潤光滑,讓人心情舒暢。”他說,以前外出釣魚時,他經常留心河邊那些造型各異的江石,愛不釋手,每次釣魚回來,都要帶回幾塊好看的石頭。彭振存自1993年開始正式收藏灤河石,時間久了,收集了不少造型各異的石頭。
彭振存家中不大的客廳內,木架上擺的、地上放的、餐盤里盛的,都是大大小小、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石頭!拔沂詹氐慕K石頭中,90%是灤河石,是家鄉(xiāng)的石頭!迸碚翊嬲f。
退休后,彭振存將業(yè)余時間幾乎都用在了尋找、研究石頭上。他將鐘愛的石頭按形狀、顏色、圖案等分類、編號,為每塊石頭都起了別致的名字,并記錄發(fā)現(xiàn)地點和時間。
為給石頭起個恰當?shù)拿,彭振存買了不少書籍。隨著研究的深入,他覺得這是一項很有意思的學問,也與不少愛好者一起交流。彭振存覺得搞石頭收藏既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情操,而且以石會友,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家庭檔案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當下,不少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用心良苦,上輔導班、興趣班,用盡渾身解數(shù),殊不知家長的行為習慣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市民吳翠英覺得自己最成功之處就是兒子上了北大研究生,而她在子女教育方面有一套秘訣。
吳翠英學的是檔案專業(yè),對家庭檔案的理解更為深刻。在生活上,她不僅把家里的東西收拾得井井有條,而且一直給孩子記檔案,記錄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她還為孩子收集了代表其成長過程的物件,包括小衣服、試卷、學生證、成績單、課本、畢業(yè)證、學位證、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等,按照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等不同成長階段分成大類,保存下來。
吳翠英對孩子的一些作文情有獨鐘,保存得十分完好。她說這些作文代表著孩子思想成長的歷程。
在吳翠英兒子眼中,家里的一切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其他丟三拉四、粗心的男同學不同,他十分注重對自己的物品進行收集、整理,培養(yǎng)出認真、細心的作風,并且形成了做事有主見、有始有終的良好品格。
記者 趙立峰 |
|
|
|
|
|